初審編輯:李婷婷
責任編輯:袁鵬
大眾網記者 田甜 棗莊報道
16日,加強預防協商調解機制建設構建勞動人事爭議多元化解新格局新聞發布會在棗莊會展中心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棗莊市總工會推動全市新建工會組織282家,新增工會會員22269人,在全省率先建立網約車、快遞、外賣、交通物流行業市級工會聯合會,新吸納新就業形態工會會員10667人。
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女職委主任周琴介紹說,今年以來,市總工會以服務廣大職工群眾為主線,構建“源頭預防+常態維權+多元化解”工作模式,不斷推進全市勞動爭議化解工作提質增效,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源頭預防”做好矛盾風險防范化解
做強建會入會,擴大協商調解覆蓋面。實行市總工會領導班子成員包區(市)、區(市)工會科級干部包鎮(街)、鎮(街)工會干部包企業的幫包責任制,形成層層促建會、層層抓建會,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的工作機制。推廣重點建、行業建、兜底建“三建”方式,優先推進新就業形態、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全產業鏈企業實體建會。今年以來,推動全市新建工會組織282家,新增工會會員22269人,在全省率先建立網約車、快遞、外賣、交通物流行業市級工會聯合會,新吸納新就業形態工會會員10667人。
做好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延伸協商調解觸角。積極貫徹落實《山東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督促建會企業普遍設立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把監督觸角向中小微企業延伸,讓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工作覆蓋到更多企業和職工,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市各級工會已設立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3819家,定期對單位勞動關系進行排查、監測,發現苗頭性、隱患性問題第一時間介入處置,有效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做實集體協商,提高協商調解質效。針對企業經營發展現狀和職工合理訴求,圍繞企業用工難點和職工關切熱點開展協商。積極推行“一樣本兩指引”,規范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的內容和流程。今年以來,市、區(市)總工會聘用工資集體協商專職指導員共23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培訓30多場次,參與工資集體協商企業292家,簽訂工資集體專項合同292份,對1023家企業進行工資專項集體合同監督檢查。
“常態維權”打好職工維權“三張牌”
打好普法牌,不斷提高職工群眾法律素養。發揮職工之家、戶外勞動者驛站、工會媽媽小屋等工會線下服務站點,“齊魯工惠”APP、“棗莊工會”微信公眾號等工會線上服務平臺,全渠道開展勞動法律法規宣傳。組建工會法律人才維權隊伍,開展送法進企業、進園區、進工地等“活動月”“宣傳周”活動,面向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等重點群體開展普法。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工會開展宣講活動76場次,參與職工23300余人次。
打好咨詢牌,及時回應職工和企業的訴求。利用“12351”職工服務熱線,做好日常接訴,為職工維權和企業用工做好咨詢服務。以“齊魯工惠”APP為載體,組織60名律師在線解答法律問題,與棗莊廣播電視臺、舜天律師事務所聯合開設“法律援助在線”節目,搭建空中協商調解網絡。今年以來,全市各類平臺共受理職工訴求318件,職工滿意率達97%。
打好援助牌,夯實工會法律服務陣地。建立區域性“職工法律援助中心”7個,同時設立勞動人事爭議協商室,指導鎮(街)建立“職工法律援助服務站”64家。今年以來,全市各級職工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咨詢521件,提供法律援助194件。
“多元化解”建立“工會+”化解勞動糾紛機制
建立“工會+人社”裁調對接機制。市總工會在市勞動仲裁院勞動維權綜合受理平臺設置“棗莊市職工維權法律服務站”,周一至周四安排專業律師在維權服務窗口坐班,為職工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服務。今年以來,服務窗口接待現場法律咨詢430件,現場組織調解45件。
建立“工會+法院”訴前調解機制。充分發揮法院司法職能作用和工會參與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職能作用,實現雙方資源共享,拓寬勞動糾紛解決渠道,將涉勞糾紛止于訴前。有效促進了行業調解與審判工作深度融合,推動了勞動爭議的快速解決,走出了一條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的新路子。
建立“工會+社會組織”聯系引導機制。利用工會優勢和資源,聚焦職工法律需求,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通過聯系引導勞動領域社會組織,拓寬職工維權渠道、創新職工維權機制,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目前,全市工會共聯系引導勞動領域社會組織11家,維權律師175人,培育全國級金牌協調勞動關系社會組織1家,服務職工3750余人次。
下一步,市總工會將持續發揮工會組織聯系職工橋梁紐帶作用,不斷加強勞動人事爭議協商調解工作實效,當好職工“娘家人”,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作出工會貢獻。
返回棗莊大眾網首頁>>初審編輯:李婷婷
責任編輯:袁鵬